
NEWS CENTER
導讀
自2017年至今,碳酸鋰的價格有過欣喜,也有過悲傷,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例,近兩年來整體呈現出先上后下再趨于平穩的態勢。
自2017年至今,碳酸鋰的價格有過欣喜,也有過悲傷,以電池級碳酸鋰為例,近兩年來整體呈現出先上后下再趨于平穩的態勢,其中,碳酸鋰于2017年11月達到最高點,近16.8萬噸/元,并于今年10月跌至最低點,近7.8萬元/噸,兩者相差兩倍有余。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兩年內的碳酸鋰價格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呢?SMM匯總了兩年來碳酸鋰的市場和價格變動情況。
01
政策不明企業生產審慎碳酸鋰需求穩定
時間:2017年1至2月
2017年1月8日,國家發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對國家2016年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1-5批重新核定,企業需按全新的技術要求來申報。
2016年一整年,《目錄》陸續發布了5批,共有2193款新能源車型入選,每一批“目錄”發布后都會牽動汽車企業的神經,因為只有車型入選了,企業才能安心排產銷售,直到最后拿到補貼資金,反之則不能進入市場銷售,補貼更無從談起。受工信部的委托,新年伊始,中機中心承擔了新《目錄》申報資料受理和審查工作。
根據中機中心官方網站發布的相關通知,申報的新能源車企業和產品應符合以下相關要求:包括應符合《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的相關技術要求;非快充純電動客車、快充純電動客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需分別滿足“系統能量密度”、“快充倍率”、“燃料電池系統額定功率”和“燃料電池汽車純電續駛里程”等要求;新能源車企業應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建設和完善監測平臺;客車產品應符合《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等。
在補貼新政中,對純電動乘用車最重要的達標要求是動力電池能量密度須達到90Wh/kg;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則要高于85Wh/kg,專用車裝載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根據此前發布5批目錄中的產品指標,有些車型已經無法滿足新規要求。由于這段時間國家的政策尚不明朗,車企擔心新車不能過審,生產態度審慎,觀望情緒蔓延至上游,碳酸鋰的需求穩定,價格保持平穩。
02
補貼來臨供少需多碳酸鋰價格攀升
時間:2017年3月至8月
四月,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第三批發布,可獲得補貼的車型成倍數增長,本批目錄共包括87戶企業的634個車型,其中純電動產品共85戶企業505個型號、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共21戶企業128個型號、燃料電池產品共1戶企業1個型號。
在政策面的利好之下,大量的資本進入到新能源汽車領域,除了已經拿到純電動乘用車造車牌照的企業外,樂視超級汽車、蔚來汽車、車和家等一系列由互聯網夢想家創立的品牌也紛紛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過去汽車行業的進入壁壘極高,例如發動機和變速箱,導致外來者只能“望而生畏”。但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除了包括電池等幾大核心零部件之外,剩下的東西都不是核心的技術壁壘。據瑞銀證券測算,此前燃油車企的盈虧平衡點在200萬輛,而電動車的盈虧平衡點只需要20萬輛,甚至是10萬輛,市場前景廣闊、進入門檻相對較低,一大批企業趨之若鶩。
車企擴建產能,碳酸鋰的需求倍增,而供應上,正逢碳酸鋰的龍頭企業——天齊鋰業的張家港基地檢修,供應量減少,供需造成了碳酸鋰價格攀升。
03
碳酸鋰一票難求歷史最高價位
時間:2017年9至10月
2017年第三季度末尾至第四季度伊始,新能源汽車車企開始沖量,據中汽協數據顯示,1-10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49.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7%和45.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2.7萬輛和4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4.7%和55.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萬輛和8.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和11.2%。由于市場普遍預計第二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可能退坡,車企開始大量提供產能。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井噴的情況下,上游的正極材料廠商擔心后續碳酸鋰供應不足,加大了對碳酸鋰的采購,與此同時,全國廢水廢氣的治理行動的展開,對江西、四川、青海等地的碳酸鋰生產造成了影響。供不應求的矛盾尖銳,碳酸鋰變得“一票難求”,價格達到最高17.10萬元/噸。
04
供應充足碳酸鋰價格開始回調
時間:2017年11至2018年1月
臨近年末,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依舊高漲,截止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53.3%。新能源汽車累計保有量達到180萬輛,占全球市場50%以上。
鋰電池未來幾年增長預期良好,鋰鹽廠及正極材料廠爭相擴產。而國內鋰資源釋放前景不明,為保障原料需求,國內企業紛紛加緊對海外資源的鎖定,SMM梳理2017年下半年重要海外鋰資源投資事件:
在經歷了大幅擴產增量,下游動力電池企業的庫存達到高位,正式步入減產去庫存階段。正極材料廠也以銷庫存、收賬為主,下調開工率,對碳酸鋰的需求趨弱。而供應上,鹽湖提鋰廠商得益于填平補齊工程,維持正常生產。此外澳洲鋰原礦、鋰精礦供給充足,全國范圍內新冶煉廠釋放增加供應,供需矛盾得到緩解,碳酸鋰的價格開始回調。
進入新一年的1月,碳酸鋰價格繼續理性回調,主要是下游電池廠依然在積極去庫存,需求不旺,而冶煉廠供應端維持滿產不減供應。碳酸鋰的基本面缺口不復存在,主流廠商也開始下調價格。月末,碳酸鋰價格下跌至均價15.35萬元/噸。
SMM認為,碳酸鋰最高曾達到過16.8萬元/噸的成交價,在16.8萬元的價格節點上,碳酸鋰毛利十分可觀。
而將碳酸鋰價格推漲至16萬元以上的動力,在于2017年下半年正極材料廠商投產擴產增量巨大,直接需求增長與鋰鹽產能釋放有限相矛盾(下半年新產線投產的鋰鹽廠多要經歷超過三個月以上的產線調試期,生產的產品數量及品質不容樂觀,有效供應增量有限),一度造成一貨難求的現貨市場情況。
盡管從鋰電池裝機容量數據推算,碳酸鋰供需缺口并不緊張,但電池及正極材料,兩環節的超額供給疊加下放大的碳酸鋰需求,仍舊持續了一段時間。
而步入1月,電池廠生產減產,正極材料廠相應削減產量,兩環節的超額供給正被逐漸消除,加之新投產的鋰鹽廠產能逐步調試到位,供應增多,結構性供需失衡得到修復,碳酸鋰價格下滑進入理性盤整期。
05
春節鋰鹽廠備貨價格平穩過渡
時間:2018年2至3月
臨近春節,鋰鹽廠備貨,碳酸鋰價格平穩過渡,而節后正極材料廠交易清淡,同時廠家對碳酸鋰的價格后續走勢悲觀,即使各大鋰鹽供應廠積極營造“碳酸鋰價格會漲”的態勢,碳酸鋰的價格依然未能反彈。據SMM1月底調研得知,主流正極材料廠商以“長單+少量按需備貨”模式填補需求,盡管兩大主流鋰鹽供應商尚未調整報價,但其他鋰鹽供應商及貿易商積極出貨,材料廠逢低采購,備貨基本完成。
06
碳酸鋰價格一路下行跌跌不休
時間:2018年4至10月
自4月起,碳酸鋰的價格開始一路下行,“跌跌不休“,截止10月底,碳酸鋰價格較之4月初的15萬元/噸,下跌7.2萬元,至7.8萬元/噸,跌幅近50%。
SMM認為,由于4月份青海地區工業級碳酸鋰供應過剩,工業級碳酸鋰的價格下跌“拖累”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一并下行,而受沃特瑪事件影響,磷酸鐵鋰的生產十分低迷。
今年5月30日,沃特瑪母公司堅瑞沃能發布資產重組進展公告,公告顯示,堅瑞沃能已出現債務逾期的情況,面臨債權人的權利主張,公司自籌資金解決困難較大,作為堅瑞沃能的全資子公司,曾躋身于動力電池行業前三之列的沃特瑪自2018年以來,業績大幅下滑,處境略顯窘迫。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沃特瑪的生產也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僅維持了極低的開工率,為了盡快回籠現金,沃特瑪開始低價甩賣電池。然而,沃特瑪電池主要采用磷酸鐵鋰路線,能量密度低,補貼退坡后,其動力電池很難達到補貼要求,據了解,在2017年沃特瑪銷售的動力電池中,僅有14.3%磷酸鐵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達到115Wh/kg,還有相當一部分電池未達到新政補貼標準,這對沃特瑪公司庫存來說產生了致命的影響。
隨著國家對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政策傾斜,三元電池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不耐低溫、能量密度相對小的磷酸鐵鋰材料的市場占比不斷下滑,因此,主攻磷酸鐵鋰電池的沃特瑪逐步在市場遇冷,市場對于磷酸鐵鋰的需求量陡然縮小。
此外,今年6系及8系三元材料市場份額較去年同期顯著提升,3系及5系市場份額不足60%。受此影響,部分碳酸鋰需求被氫氧化鋰替代。期間內四川某上市鋰鹽廠停產檢修也未能阻擋碳酸鋰價格下跌的頹勢。下游需求無顯著起色,且殺跌情緒濃厚,互相競比低價貨源,生產商為維護客戶以及維持庫存在合理水平只得降價出貨。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路狂跌,從8月初的日均價10.35萬元/噸跌至最低日均價7.8萬元/噸后價格觸底。
07
碳酸鋰價格小幅反彈后趨于穩定
時間:2018年10月至12月
自進入10月份以來,國內碳酸鋰終于結束了此前“跌跌不休”的狀態,價格回暖企穩。十一節后回來,鹽湖提鋰生產的工業級碳酸鋰價格開始小幅上漲,隨后帶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在日均價漲至7.95萬元/噸后保持穩定至今,且趨勢持穩。
據SMM最近調研,受冬季天氣影響,青海鹽湖碳酸鋰生產企業有小幅減產,且10月份起鹽湖工業級碳酸鋰生產商的庫存已達到較低水平,12月份也并未低價拋貨。同時目前的電池級碳酸鋰加工對部分礦石冶煉廠而言基本已接近成本線,而對下游廠商來說,目前碳酸鋰成交價格與可承擔預期價格相符,在雙方達成不言自明的默契情形下,碳酸鋰價格順理成章維持穩定。據SMM調研了解,生產廠和下游正極材料廠對短期未來價格走勢看穩。在鋰礦價格尚未確定,且青海地區鹽湖提鋰廠家受季節影響小幅減產的情況下,冶煉廠與正極材料廠家對價格變動均持謹慎態度。
據SMM統計,預計今年我國碳酸鋰產量為11.79萬噸,而中國對碳酸鋰的總需求量為8.76萬噸,中國進口碳酸鋰2.88萬噸,出口碳酸鋰1.02萬噸,供過于求4.82萬噸。今年嚴重的供過于求是碳酸鋰的價格一路走低的核心原因,而這一情況據我們預測,在明年會稍稍緩解——2019年預計碳酸鋰供過于求3.03萬噸。
雖然過剩量較2018年有些許減少,但考慮到依然處于嚴重供需不平衡的狀態,明年下半年碳酸鋰的價格將有繼續承壓下行風險。而今年碳酸鋰的價格下行,對明年鋰礦價格的定價也有著相互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鋰鹽企業開始采用“公式定價”確定鋰礦價格,即根據第三方網站的碳酸鋰報價乘相關系數來確定鋰礦價格。我們預測,同碳酸鋰價格走勢,鋰礦價格未來也將呈現緩慢下行趨勢。
碳酸鋰供過于求,中國鋰原料供需平衡情況也不容樂觀。
據統計,中國今年鋰原料供給總量預計為5.874LCE萬噸,進口鋰原料量預計為22.88LCE萬噸,出口鋰原料量預計為0.02LCE萬噸,而需求總量僅為12.19LCE萬噸,過剩16.55萬噸,其中,以礦石形式存在的直接庫存超過10萬噸LCE。
盡管原料與鋰鹽的過剩讓冶煉廠倍感焦灼,但對優質資源的爭奪卻是冶煉廠在任何時點上的首要戰略選擇,SMM對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鈷鋰礦山的情況統計匯總,預計隨著原料及鋰鹽的持續過剩,成本優勢較弱的鋰礦開發進度或將出現延遲或終止訊息。然而,鋰原礦的過剩并沒有影響中國冶煉企業對上游資源把握的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