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CENTER
鄭州純堿期貨價格自9月份以來上演一波沖高回落的“過山車”行情。在10月中旬達到上市以來高點之后,主力2201合約自3600元/噸上方跌至目前2500元/噸附近,跌幅超過30%。一方面,動力煤高位回調使得純堿成本支撐減弱;另一方面,玻璃的持續偏弱傳導至純堿,持續累庫的背景使得期價表現偏弱。
從供應端來看,10月份受到限電、能耗雙控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廠家裝置負荷有所下降。但隨著限電的結束,11月以來純堿企業開工率明顯回升。據隆眾資訊統計,截止11月11日當周,國內純堿整體開工率79.13%,周環比上調3.27%,開工率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從裝置運行情況看,湖北雙環計劃11月12日煤氣化檢修,預計12天,開工負荷下降;金大地計劃15號檢修,安徽區域個別企業也將調整負荷,短期純堿整體開工有下降趨勢。動力煤價格環比大幅下調而氯化銨價格有所上調,帶動純堿生產利潤大幅攀升至近年新高。高利潤帶動下,產量或難有明顯縮減。中長期來看,年底130萬噸連云港產能計劃退出,2021―2023年期間國內純堿產能增量有限,整體產能存在縮減預期。
從庫存來看,隆眾數據顯示,截止11月11日當周,國內純堿廠家總庫存58.81萬噸,周環比增加18.01萬噸,雖然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近期累庫幅度較大,10月份至今純堿廠庫共累庫32.23萬噸,主要是因為供應端拉閘限電開始逐步得到緩解之后,堿廠開工率開始逐步恢復,供應端開始增加。以及疫情影響導致發貨不暢,青海地區鐵路運輸不暢,從而導致西北地區廠家庫存出現增加。另外,下游對高價貨源普遍存在抵觸情緒,企業按需采購的情形比較普遍。當前國內浮法玻璃利潤的減縮,也降低了玻璃廠商對原材料采購的熱情。不過,交割庫存不斷下降,倉單數量從8月份一萬余張下降到目前不到2000張,另外社會庫存表現下降趨勢,顯示下游玻璃對純堿仍有一定的需求。
從重堿下游浮法玻璃行業看,今年以來浮法玻璃的產能利用率和開工率維持高位,產量處于近幾年的高峰。隆眾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國內玻璃生產線在剔除僵尸產線后共計296條(5867.55萬噸/年),其中在產263條,冷修停產33條,浮法產業企業開工率為88.85%,產能利用率為89.49%。玻璃行業在產日熔量自8月份以來維持在17.5萬噸的水平,明顯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然而,今年房地產調控加嚴,“三道紅線”政策影響之下房地產貸款收緊,部分房地產企業面臨非常大的債務壓力,房地產下行趨勢愈發明顯,竣工節奏也受到影響。另外,房地產稅試點工作穩步展開,房地產成交弱勢格局基本確立。由于目前地產端回款難,導致門窗廠、玻璃深加工廠整體資金流承壓,對于高價玻璃沒有大量消化的能力,尤其大單下滑明顯,需求無法釋放,進而使得玻璃一直在累庫。據隆眾資訊,截止11月11日當周,全國玻璃樣本企業總庫存4705.72萬重箱,環比上漲4.38%,同比上漲78.90%(同樣本口徑下,樣本企業庫存環比上漲4.09%,同比上漲63.01%),庫存天數23.20天。
庫存不斷攀升帶動玻璃價格不斷走弱,廠家利潤空間大幅萎縮。據隆眾資訊監測,截至11月11日,以煤制氣為例,浮法玻璃價格為 2115 元/噸,利潤466 元/噸;以天然氣為例,浮法玻璃價格 2320 元/噸,利潤 444 元/噸;以石油焦為例,浮法玻璃價格2012 元/噸,利潤 450 元/噸。玻璃的現貨利潤已經從高位的1500元/噸滑落到目前的不到500元/噸,甚至有些生產線的已經接近成本線。目前有15%以上的在產生產線已經服役超過10年,如果利潤進一步下滑,疊加冬奧會的影響,不排除有集中冷修的可能性。
伏發電屬于環保可再生資源,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中長期新能源對于石化能源的替代已是大勢所趨。今年8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中明確,對光伏玻璃產能置換實行差別化政策,新上光伏玻璃項目不再要求產能置換。據了解,在不考慮停產冷修產能復產的情況下,按現有的國內光伏玻璃企業投產計劃,2021年底我國光伏玻璃在產產能將達到57210噸/天,2022年底預計達到83310噸/天,2021-2022年光伏玻璃產能將迎來大擴張。四季度是光伏新增裝機高峰期,仍有部分光伏玻璃產線計劃投產,后期光伏玻璃對重堿用量將持續增加。
整體來看,隨著限電的結束,純堿企業開工率明顯回升,同時高利潤也使得產量難有明顯下降。但由于終端地產需求不好,浮法玻璃利潤減縮,也降低了玻璃廠商對原材料采購的熱情,下游對高價貨源普遍存在抵觸情緒,使得庫存開始累積。考慮到多條玻璃產線進入冷修期,疊加冬奧會的影響,不排除有集中冷修的可能性,對純堿需求將形成壓制。不過從交割庫存和社會庫存來看,下游玻璃對純堿仍有一定的需求。且目前也迎來光伏新增裝機高峰期,光伏玻璃投產將逐步兌現,重堿需求存增加預期。預計后市純堿期價整體或呈低位區間波動態勢。(來源:瑞達期貨研究院)
聲明:
1、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進行的操作,風險自負,與本網站無關。
2、凡本網站注明“來源:XXX”的,均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