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CENTER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通過循環利用,變廢為寶,使純堿產能產量中國第一,可以說,‘中國堿都’已初露崢嶸。”青海省委黨校經濟學部主任王蘭英16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地處青藏高原北部,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內,總面積25.6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面積最大、資源較為豐富、唯一布局在青藏高原少數民族地區的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
純堿是基礎化工原料之一,廣泛用于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合成洗滌劑及氧化鋁等行業,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王蘭英介紹,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蘊含著豐富的生產純堿所需要的原鹽、石灰石、原煤等重要礦產資源。隨著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的建立,區內陸續建立起了青海堿業、昆侖堿業、五彩堿業和鹽湖鉀肥純堿項目四大純堿生產企業。截至2015年,產能達460萬噸/年,占國內總產能的15.82%。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中國純堿行業開工率、產量、價格均出現上升趨勢,1-11月產量達到2357萬噸。其中產量超過300萬噸的有5個省份,依次為江蘇(410.8萬噸)、青海(335.4萬噸)、河南(321.5萬噸)、河北(320.8萬噸)、山東(313.9萬噸)。青海省產量排第二,占總產量的14.23%。
“考慮到鹽湖鉀肥的達產和青海堿業的二期投產,預計在未來幾年,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純堿實際產能將達到550萬噸/年左右,占國內行業總產能約18-20%,總產量將達到國內總產量的20-25%。”王蘭英說,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純堿產能產量優勢明顯,可以說,“中國堿都”已初露崢嶸。
王蘭英表示,中國及全球純堿市場預期看好,行業前景樂觀。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平板玻璃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內純堿產能、產量迅速增長。根據中國純堿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自2003年起,中國純堿產能和產量便穩居世界首位,出口量僅次于美國,位居第二。